比赛区域的地形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地物是指地面上的固定性物体, 如居民地、建筑物、道路、河流、树木等。地貌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如山地、丘陵、平地、洼地等。由于地形对定向越野比赛的难易程度和用时长短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比赛需要选择地形。
对比赛区域地形的要求是:
1.要有与比赛的等级相适应的难度,并保证它能够使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定向越野技能;
2.比赛区域必须是所有选手都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至少,应防止赛区当地的选手在比赛中获得明显的好处。为保证这一点,有的国家规定:三年内不得在同一地点举行第二次比赛。
3.比赛区域的选择与确定在赛前必须严格保密。
通常情况下,合格的定向越野比赛地域应具备下列特点:中等起伏的森林地/植被适度;地形变化多样的有限通视地域/生疏的人烟稀少地区。当然,在组织一般的定向越野活动时,城市公园、近郊区以及未耕种或未长成的田地也是可供选择的地点。
起点和终点
定向越野比赛的起点与终点最好设置在同一处,这样能方便比赛的组织工作。
起点与终点一般设在地势平坦且面积足够大(与比赛规模相适应)的开阔地上。对于做为终点通道的地段就更要平坦和有足够的长度,这样才能让裁判人员与观众看清楚跑回来的选手。
比赛路线
定向越野比赛路线通常按环形设计,见右图。
定向越野比赛路线的距离只是个相对准确的数字,因为它是按从起点经各检查点至终点的图上最短水平距离计算的。
比赛路线的距离一般要根据运动员的水平和比赛时间确定。在小型比赛中,路线长度的设计应参考下列完成时间:
|
|
竞争性的 |
40分钟以上(4—6公里) |
60分钟以上(6—8公里) |
初学者 |
30分钟以上(2-3公里) |
50分钟以上(4—5公里) |
比赛路线的质量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可选择性,使运动员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前进的方向和路径进行选择;具有可判读性,只有这样才能迫使选手依赖识图用图的能力参加比赛,体现出定向越野的特点。
在比赛中,检查点间最合适的距离应设计在500—1000米之间,如果受到地图比例尺或地形条件的限制,检查点间的距离可以适当放宽,但是最短不宜少于100米,最长不宜超过3000米。通常检查点的数量越多,比赛的难度越大,用的时间就越长,反之,比赛的难度越小,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1.路线的开端
要使运动员一开始就进入情况——思考如何行进,因此,路线的开端的地形以不应让运动员观察到赛区的全貌为原则,但也不必过于复杂,这样可以避免对运动员的体力与技术提出过高的要求。
2.路线的中段
比赛路线的中段是定向越野比赛的关键性部分,选手的比赛成绩主要是在中段比赛中决定的。
路线中段的设计质量主要取决于地形的因素和检查点位置的选择。一般来说,地形要有变化并有足够的难度,检查点设置在地图上做了正确表示的地物上或地物附近。检查点的位置应使选手既不能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也无需很费力就能找到。符合上述要求,那么这个路线中段的设计质量就是比较好的。
3.路线的末端
地形要比较简单、开阔而且通视要好,以便满足设置标志、 选手们做最后的冲刺、工作人员和观众观察等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