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位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练的语言引导,让当事人代入不同的位置去感知、感受,教练要做的是把事情的真相真可能的呈现在当事人面前,让当事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个人不能说服另外一个人,除非他自己说服他自己。NLP感知位置法就是一个让当事人自己说服他自己的技术。
感知位置一般有三个位置:
“第一身”: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感受,是一个结合的位置;
“第二身”:与当事人相关的位置,从相关的对方角度去思考、感受,是一个抽离的位置;
“第三身”:与自己和当事人都不相关的位置,让当事人从一个更广、更大的范围去思考、感受,是一个更加抽离的位置。
道理不太容易说明白,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在《太平广记》的《启颜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蜀简雍,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为昭德将军。时天旱禁酒,酿者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造酒者同罚。雍从先主游观,见一男子路中行,告先主曰:“彼人欲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媱具,与欲酿何殊?”先主大笑,而原舍酿者罪。
意思是说,西蜀的简雍,从小和先主刘备的关系很好,一直跟随在先主的左右,被任命为昭德将军。有一年天旱收成不好,先主命令禁止喝酒和酿酒,酿造酒的人要被判刑。有一名官员从人家里搜出一套酿酒的器具。审理这个案子的人要把藏酒酿具的人和造酒的人一同治罪处罚。一天简雍和先主一同去道观游玩。看到一个男子在路上走。简雍指着那名男子对先主说:“他是强奸犯,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先主说:“你怎么知道?”简雍回答说:“他有强奸的器具,与想要酿酒的人有什么不同?”先主大笑,于是免除了想要酿酒的人的罪刑。
这就是一个从第三身,一个更加抽离的位置,让刘备看清楚这件事,从而改变决策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案例:
战国时的齐景公非常喜欢玩鸟,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有一次烛邹不慎让齐景公心爱的一只鸟飞走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这时候如果谁敢劝说皇帝不要因为一只鸟而杀人,那结果可想而知,一定会被皇帝一起杀掉。
晏子不愧为一代名相,他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你真是罪该万死!”
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这是第一身,让烛邹从第一身的角度去看这件事;
“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 这是第二身,让烛邹从与此事相关的当事人,即国王的角度去看这件事;
“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这是第三身,让烛邹从与此事不太相关的人,即天下人的角度去看这件事;
通过这三个角度,把这件事的“真相”呈现在齐景公面前,从而让齐景公自己说服自己,改变错误的决定。
以上两面个例子,如果不是用感知位置法,而是直接尝试去说服刘备或齐景公去改变决定的话,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也许你会说,我又不去说服皇帝,怕什么?其实在商业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当你通过一大堆的证据,自以为说服了你的商业伙伴时,结果往往是赢了争论,而输了生意。
当你学会了NLP,说服就变得简单了,你要做的,就是用感知位置法,通过发问,让理实呈现出来就行了。
当然,说服的技术,在NLP里,不只是感知位置法,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