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血胆将军乔治巴顿的团队管理之道

拓展Tag: 关注度:

乔治·巴顿(1885年~1945年)-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号称“血胆将军”。他是一个暴戾的军神,他既可以一边信仰上帝和天国,一边对着血肉横飞的战场吟诵诗篇;一边逼迫成千上万的士兵完成超越体力极限的战斗人物,一边在伤员的床边为他默默祈祷;战场上,巴顿用他那极富特性的粗俗的语言激发士兵的斗志……一个琢磨不透的战争疯子,一个用兵如神的五星上将。

  这样的巴顿,往往在勇敢之外还给人留下鲁莽的印象,似乎还有些有勇无谋的感觉。但是,事实上,巴顿对部队这个组织的团队管理自有其独到之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有许多值得今天的经理人学习的地方。

下面,就根据巴顿的一篇战前演说来具体分析。

  具体管理分析:

  明确团队使命和目标

  在我们的现实中,往往是组织的高层领导对使命和目标了如指掌(因为是他们自己制定的),但却忽略了基层的执行者。这样,即使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再天衣无缝,也会由于执行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执行偏差。

  巴顿显然明白这一点,在演说一开头,他就开宗明义,十分明确地提出,你们到这里来,有三个目的,“保卫家乡和亲人”;“为了荣誉”;“真正的男子汉都喜欢打仗,既然参赛,就要赢”。这三个目标层次分明,第一个可谓是物质层面的目标,打败纳粹,保家卫国。按照一般的做法,只提出这一个目标,也可算合格了。但巴顿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他又提出两个精神层面的目标。

     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荣誉的要求。这是指美国军队的荣誉,此前美国军队从未打过败仗。而这份荣誉需要当下的每一个士兵来共同维护。这是一个针对集体的精神目标。另一方面,巴顿又针对士兵个人提出精神目标,在战斗中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勇敢地去争取胜利。这三个目标,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是集体和个体的结合。当每一个士兵都明确了解后,就为巴顿下一步的激励埋好了伏笔。

  每一位员工就像一台发动机,给予他们明确的使命和目标,就如同已经在油箱中加满了油。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发动机打着火———激励。

  任何组织管理,首先是把两个成员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这两种基本需求。员工激励也要从这两点入手。

  巴顿首先做的是消除士兵将上战场的恐惧感,他以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的身份这样说:“不要怕死。每个人终究都会死。没错,第一次上战场,每个人都会胆怯。如果有人说他不害怕,那是撒谎。你们不会全部牺牲。每次主要战斗下来,你们当中只可能牺牲百分之二。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胆怯,照样勇敢作战的男子汉。有的战士在火线上不到一分钟,便会克服恐惧。”“大家要记住,敌人和你们一样害怕,很可能更害怕。”这几段话并不避讳战争会带来死亡,也不否认每个人都会胆怯害怕,但巴顿还指出实际上死亡率并不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敌人也会害怕。这样的说辞,实事求是,毫无隐瞒,对消除士兵的恐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接下来,巴顿又为他的下属描述了一个美好的远景梦想(以使他们积极地去追求快乐)。巴顿说:“凯旋回家后,今天在座的弟兄们都会获得一种值得夸耀的资格。20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这样的激励不但让士兵们彻底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巴顿还为他们描述了20年后的生活的那一句话,简直能让他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强调组织内的分工合作

  目标明确了,激情发动了,但这还不够。要想完成团队任务,还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而执行当然需要合作。巴顿很清楚,要想达到团队的目标,靠一个人绝对是不行的。要想实现最后的终极目标,离不开建立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

  巴顿这样说:“军中每个战士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千万不要吊儿郎当,以为自己的任务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必须做好。每个人都是一条长链上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个人都应完成他的任务。每个人都应对集体负责。每个部门,每个战斗团队,对整个战争的宏伟篇章,都是重要的。”

  拉近管理层和执行层距离

  出色完成了上面三个步骤,应该说,巴顿团队管理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但他不愧是个管理的高手,深知士兵的心理。他还有一记妙招来拉近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距离。这一点也正是值得今天的经理人学习的地方。

  在演讲中,巴顿满嘴脏话,就像一个老兵油子,而且在提到他自己时,也称之为“狗娘养的巴顿”。很显然,巴顿并没有顾及作为一个将军的尊严,也没有高高在上地大摆架子,而是把自己当成了普通一兵。这样的低姿态,反而加强了士兵的认同感,让士兵在心理上觉得巴顿永远和他们在一起,激励着他们一直向前(经理人千万不要学歪了,要真正懂得下属的心理)。

  通过这篇短短10分钟的演说,巴顿成功地完成了战前动员。巴顿的做法体现了在执行艰巨任务时团队管理的精髓,这已经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得到了最严密残酷的验证。我们的经理人如果也想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话,不妨好好地借鉴学习。(转载)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张金洋 《大雁精神》

   ◆张金洋精品课程    ◆张金洋作品    ◆张金洋日记    ◆张金洋培训案例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