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日本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

拓展Tag: 关注度:

日本企业员工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素质是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首先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目标的认同形成凝聚力,凝聚力培养了高度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心促进协作和互助关系。团队的成员为了共同认可的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共同成功,就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日本企业的员工普遍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日本人恐怕是世界上使用名片最普遍的,每个人都非常看重名片上的企业名号和自己的职位,也特别关注他人的企业名号和职位。日本员工总是随身带着名片,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总要互相交换名片,而且特别强调自己是属于某某公司的。能够归属于某一个组织,日本人的心里才感到安稳。这可能与日本民族的性格有关。生活在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只有形成一个群体才能凝聚出一定的力量。日本文化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有一句流传颇广的说法是“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一条龙”,恐怕有它的文化渊源。形成日本人公司归属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终身雇佣”制度,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工作到退休,生命的近一半时间都在一个企业里度过,有的人在公司里呆得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长,企业已经是员工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了。

日本人对企业目标有强烈的认同感,或者说,员工会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通过为企业努力工作,让企业盈利、发展,自己也就收入稳定、事业有成。目标认同感使得每名成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而且,日本企业团队的目标都是透明公开的,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职责是明确的,通过信息共享,每个人的工作状态也是透明的。正常情况下,团队的成员各司其职,每个人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团队的目标也就达成了。如果万一团队中的某一名成员因故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由于职责和工作状态是透明的,任何其他成员都能够胜任缺席成员的职责。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出差,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不在办公室,可是我的日常工作没有收到丝毫的耽搁和影响,我的同事们都自觉主动地接替我不在办公室期间的工作。

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股凝聚力,成员都为这共同的目标,奉献各自的力量,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团队精神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

西方的跨文化研究学者通常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和群体的尺度来研究形成团队精神的文化差异。他们认为西方社会更倾向于把个人看作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东方国家则更看重群体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在东方国家里,人类社会生活是群体生活,个人属于家庭、工作群体、社会群体。把日本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归结于文化差异,是研究团队精神深层次原因的必然。根据西方学者的观点,我国也是倾向于群体优先于个人的社会结构,因此我国具有培养企业员工团队精神的文化基础。

前面在分析日本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时候,最终都归结到了文化特征。敬业精神的文化根基来源于儒学,团队精神的文化根基来源于群体优先于个人的社会结构。

事实上,我国在儒学理念的熏染下,自古就有敬业的文化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遗憾的是近代以来激烈的社会变革,使得传统儒家哲学的影响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这是导致近年来出现企业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的现象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可喜的是近来对儒学的推崇和传播有不断回升的势头,人民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相继恢复了国学研究,相信对于儒学的研究将会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培养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这一点,日本企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企业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国的许多企业都把团队精神当成了口号,员工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员工培训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员工升迁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在对团队精神实质的理解和培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从深层次的文化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我国企业员工素质培养的重要课题。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
上一篇:团队精神口号
下一篇:企业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