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拓展Tag: 关注度:
小平同志的意志、品格与领导艺术是一座耸立的精神山脉,每一个不甘平庸的灵魂都可以不断从那里吸取精神和力量,当然还有做好企业的道与术!     ——题记


    中国现代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1977年,粉碎“四人帮”的热情已经过去,农村又回到以前的轨道。当时简直没活路,一切都在“两个凡是”的雾障之下,动辄资本主义尾巴,农地又是过度耕作,人民公社把欲望被磨平了的人们捆绑在土地上。因为分出了三六九等,再落后愚昧的体制也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力量。高中毕业的我,成份也不好,看不到前途。没想到这一年晚些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邓小平出山力主恢复高考,农民子弟,成份不好的子弟也可以考大学!当时,我兴奋莫名,紧张莫名,当然也疑惧莫名。直到1978年9月,正式踏入大学那一天,我才确信自己的命运真正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轨道。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一次伟大的长征就要开始。“人才先动”是长征的总设计师,在自己还没有取得领导权时,深思熟虑的一招棋。新长征需要全新的人才,更需要全新的思想。几代人的脱胎换骨不能不从教育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官方把1978年底的三中全会决议认作改革开放的起点,新近媒体则把1984年10月份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看成市场取向改革的始发点,以市场改革20年为题大做文章。我则宁愿把恢复高考看成是中国现代文明不引人注目的第一道曙光。

    第一道曙光总是逃避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睛,因为那时他们还在熟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邓小平的小儿子邓质方。他讲起他的抱负,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我心动了。放下众多的选择,我加盟了邓质方的公司。在跟随邓质方的日子里,我感觉最惬意的是听他谈老爷子邓小平。喜欢听老爷子带兵打仗的故事,喜欢听老爷子在1989年为了中国的稳定发展敢于承担一锤定音责任的故事,当然更喜欢听老爷子日常的小故事。每当听到老爷子在江西的日子里,自己满身是汗地给残疾了的邓朴方搓背,省下一点点钱为将来嫁女娶媳妇用时,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孤独是他的宿命

    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深谙人性的弱点,更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他是极有主见的人,对什么事情或什么人的意见,从不在私下里议论或者承诺什么。对个别人能说的话,一定是可以端到桌面上来的。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毛泽东对此也常常很恼火。可是他毕竟没有背后里说什么呀!邓小平在毛泽东眼里,虽然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一大把,可没有一根辫子是致命的。

    邓小平无时不警惕自己的自由主义。他不喜欢表演,也不随便接受采访,拿不准的事不说。他沉默寡言,很少串门,自己轻易不跟人闲聊,尤其不跟人聊时局政治。“公事不私议”,是小平同志家里的铁律。想透了也是。你干吗把那些军国大事跟不相关的家里人说呢?说多了,对家里人是负担。少说点,还真能保护家里人。中国的大政治家,想要保有正直这个立身之本,只有选择沉默,选择独立承担艰难时局加之于人们心头的蹂躏。

    举凡开辟一个时代的伟人,都要有忍受孤独的本事。记得有一首圣歌唱道:“你孤独吗?真孤独吗?耶稣比你还孤独。他曾流浪乡野间,他曾流落城里面,未见一人与他同心,你说多凄惨!”看来,孤独是小平同志的宿命。小平同志把中国重新拉上了文明的轨道,我们今天看起来极为平常的一些思维和感受,而在当初每件都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他得忍着点。

    伟人离不开小动作

    每个人都需要沟通,每个群体都需要沟通。小平同志平素话不多,却有喜欢热闹的天性。他不喜凑到一起说悄悄话,却喜欢人们聚到一起说说轻松话。每当中央开会的空当,一班老同志,都凑到一起打牌。他们也是俗人,输了就贴纸条,钻桌底。平时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国家栋梁,跟平常百姓一样也享受着赢牌的乐趣和输牌的尴尬。而这些胜负牌局,又常常能成为毛泽东小幽默的对象。

    小平同志家中还养了一支外交大军。他的外交大军就是他那一群可爱的儿女们。每当一个时期跟一些中央首长一起共事的机会多了,他的外交大军就出动了。他们不动声色地与其他中央首长的子女玩乐,过程中就能把一切该铺垫好的东西铺垫好了。

    晚年,小平在家里坐庄开设牌局。在他家打牌的人除了固定搭档以外,对手都是时常轮换。每次更换都有临时鲜活的根由。胡耀邦在1988年下台以后,一度心理郁闷。小平同志向他发出了打牌邀请。胡耀邦很兴奋,以为又有可能在一起谈论什么军国大事了,可是几个小时下来,小平同志只是全身心打牌。打完牌就美滋滋地听一会儿牌友们相互埋怨叫牌出牌的臭招。完全是一个普通老头的形象。胡耀邦很纳闷。于是在第二次接到打牌邀请的时候,就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推辞了。可怜的总书记,心里装着太多的国家大事,一时竟错会了叫牌的信号。小平同志家里的牌局与氛围,可是当年中国政治最敏感的神经地带呀!

    散步得来的思想才是自己的

    小平同志在打仗的时候就形成一个习惯,每逢大战,他都喜欢散步。坐在那里好像就出不来妙策。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在外面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自己的家的院子里走。从20圈降到18圈,15圈,10圈······实在走不动了,小平同志干脆就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了,而只是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倾听内心的波涛翻卷,或是看电视《三国演义》。

    我们都还记得1979年邓小平把散步的场地挪到了黄山。75岁高龄,坚持从前山走上去,从后山走下来。走完40多公里的山路后,小平同志自豪地说“黄山这一课,说明我完全合格”。小平同志散步黄山,难道仅仅是检验一下自己的身体?不是那么简单。一路上,小平同志很少跟家人聊天,只是坚持每个人都要自己走。在下山后地方政府召集的小规模会议上,小平同志系统而前瞻性地阐述了一系列标新立异的思想。之后,农村联产承包之迅速推向了全国,引进外资、打破铁饭碗、搞活私营经济、推翻1976年天安门广场事件的错误决定等等一系列大举措接连推出,这一切跟黄山40公里山路的思考直接相关。

    我们还记得1992年初那次关系中国命运的散步。1991年,一股反对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逆流几经汇集,把中国的前途又一次投入不确定的轨道上了。小平同志出发之前,中央以及家里人谁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说什么。只知道他要去南方度假。在武汉、上海、深圳、珠海、广州这样的长途散步路线图中,一切都按度假来安排,没有人能感觉到不平常的事就要发生了。小平同志坚持要运动,要亲自看看现实,他感觉不能不说点什么了。果然,一路上,随着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接触的人多了,老人家思路越来越清晰。重新确立了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明确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由此调整了中国现代文明的轨道。吴敬琏在1991年底出版了《论竞争性市场体制》,主题与小平同志的论题极为相似。但却远没有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简洁、精辟与条理。

    我曾经在不同场合向邓质方反复印证到底是什么人影响了老爷子,得到的解释是老爷子完全凭借自己的观察、询问和体验。看来,散步得思想,行动出真知。

    老爷子能自豪地对任何人说:我存在过!他老人家说这话的时候内心所体验的不是什么伟大,而是一种平凡。所以,他说:“我是人民的儿子。”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